文章来源: 发布时间:2021-12-03 点击数:
2021年11月30日至2022年2月28日,由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赞助,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、清远市博物馆主办、广东瑶族博物馆协办的“碑”后故事——连南瑶界汉文碑刻项目成果展在清远市博物馆展出。为使广大观众深入了解“碑”后故事和展览内容,11月30日下午,《南岭山地的田野调查》讲座在清远市博物馆二楼大厅开讲。活动特邀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李欣荣前来现场主讲。
讲座现场
讲座中,李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田野考察经验和研究,引导观众认识田野考察的源头、南岭山地的特殊性、历史现场的观察方法及口述访谈的原则及要点。
李老师讲述田野考察的源头
他指出,田野考察源自研究未开化社会、原始部落的人类学。由于缺乏文字记载,历史晦暗不明,需要走进历史现场。由此发展出一套较为成熟的田野技术,包括在研究地长期居住,甚至与研究对象通婚,认真体察其生活场景,实现“了解之同情”的研究目标。开拓者为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(1884-1942)。
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性是小“城”与大“村”,以及作为中间层的墟市。庙宇、宗祠是村落的文化中心。田野中的明清、近代史,逐渐形成“进村找庙,进庙找碑”的调查模式。
南岭,连绵粤、湘、赣、桂、闽五省,虽是崇山峻岭,其间又分布着多处相对平衍的丘陵,有多处南北交通的孔道。不同文明和族群在此激烈碰撞,形成别具一格、自成一体的研究区域。
李老师讲述南岭山地的特殊性
对历史现场的观察,要提前掌握基本情况,了解该村的人口、地理位置、地形、交通、姓氏、经济状况和风俗等。要亲身走遍全村,观察村落的空间格局,如房屋、道路、宗祠、庙宇、学校、田地、门楼的分布;是否有旗杆石、石鼓;注意有无所谓新村、旧村或其他村落中的界限;注意山、水的走势与流向;关注古树、祠堂中的告示、红纸条等易忽略的信息。
口述访谈,要关注村落历史、开村故事、祖先故事、神明故事、定居时间、风水传说;节诞日及仪式;老人家个人的生活经历;年轻人对祖先、神明、本地的看法及态度等。要注意微笑与礼貌、从对方熟悉的事物引入、不要随意纠正、不要自行解释。做记录时,要携带录音笔做相应的记录、注意整理照片和笔记。口述史料的整理,切忌任意删改受访者的观点、对相关史实有一定程度的了解、熟悉受访者的方言和口音、适当运用录音转文字功能。
要依靠地方档案馆的文字材料,访寻地方志、族谱、口述材料等各类历史时期的相关档案。
李老师讲述口述访谈的要点
清远市博物馆馆长黄敏强向李老师赠送讲座海报留念
最后,李老师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。田野调查要将现场考察、口述访问和访寻档案相结合,将历史感与现场感、文字与非文字打成一片,全面深化对南岭区域的历史了解,体现深刻的人文关怀,进而有助于粤北地区的建设事业。
主讲人:李欣荣
供图:汤振宇
发布:杨凯
初审:卢玉婷
复审:吴平贞
终审:黄敏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