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展览预告】羊城烟火气—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-展览-欢迎来到清远博物馆
清远市博物馆
展览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展览

【展览预告】羊城烟火气—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

文章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9-18 点击数:

生活,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

烟火气,则是生活的真谛

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

不仅是汉代番禺都市繁华的重要见证

浓郁烟火气息的生动缩影

更是深深融入广府文化

辐射岭南

成为新老岭南人日用而不觉的

文化特质和乡愁记忆


9月10日,由广州对口帮扶协作清远指挥部支持,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,清远市博物馆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(南汉二陵博物馆 )主办的“羊城烟火气—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”将在清远市博物馆二楼临时展厅正式开展。

 

本次展览分为“美家园”“安其居”“饮不竭”“甘其味”“仓廪实”五个部分,将汉代岭南生活娓娓道来。


第一部分:美家园

和谐家园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不懈追求。

先秦时期,岭南先民或以洞为家,或架柱建房。秦统一岭南,特别是汉武帝平南越后,中原文化深度影响岭南,南越本土文化融入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,岭南先民的建筑形式、技术和工艺得到了显著的发展。

建筑模型明器从无到有、从简到繁,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汉代番禺先民的理想家园图景。


第二部分:安其居

“宅者,人之本。人以宅为家,居若安即家代昌吉。”——《黄帝宅经》

历代人们对于住宅都十分讲究,从房屋选址,到建筑形制、内外装饰等都浸透着主人的社会影响和生活品味。汉代陶屋模型既是对现实建筑的模仿,又带有许多理想与夸张色彩。其结构制作精巧、形式多样、布局巧妙,真实地体现了岭南建 筑文化的水平与特征,其造型的变化不仅是制作工艺的进步和审美趣味的反映,更是汉代社会制度和经济面貌的直观表现。


第三部分:饮不竭

“井灶人所饮食。”——《论衡· 祭意》

水井为人们提供了清洁水源,“市井”“背井离乡”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,早已证明井已经成为居住地的象征,更是我们心中的一捧乡愁。

井灶也是最早进入人们视野的模型明器。古人把井、灶一起列入与饮食相关的设施,在汉画像石的庖厨图中,水井多安排在象征厨房的灶附近,方便洗涤、加工食物和满足其他生活用水。


第四部分:甘其味

“灶者,生养之本。”——《汉书·五行志》

人类烧火熟食经历了一个从篝火式到锅台式演变的漫长过程,从新石器时代起,灶就成为烹饪食物的重要设施,而炉灶的普遍出现,则是汉代炊事上的一大进步。“安乐茶饭”的精神在广州一直传承至今;袅袅炊烟,更是汉代最温馨的日常景象。

西汉中期以前陶灶与鼎、盒、壶、钫(fāng)等礼器共出;新莽前后同杯、案、盘等祭奠用品共出;东汉中晚期则同鸡、狗等家畜模型共出,这说明灶作为生活用具越来越世俗化、生活化。汉代人们普遍相信“祠灶可以致福”,灶成为祈福的重要精神载体。


第五部分:仓廪实

“夫积贮者,天下之大命也。”“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。”——西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
“仓廪(lǐn)实而知礼节”。仓和囷都是储藏粮食的建筑,仓为长方形,囷为圆形,用于贮藏未舂的谷物。陶仓作为粮食存储与财富的象征,最早出现于春秋晚期的秦国墓葬,西汉中期以后,以陶仓作为明器随葬的习俗遍布全国,反映了汉代广州先民粮食有盈余的基本面貌。


叮~展览信息,请查收


展览名称: 羊城烟火气—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

展览日期: 2025年9月10日 — 2025年11月30日

展览地点: 清远市博物馆二楼临时展厅

开放时间:周二至周日 9:00-17:30 (17:00停止入馆;逢周一闭馆)